这也是余曜每每能够抓住浪的原因。
他在水中的移动速度快,抓浪的效率自然就高。
就像现在一样。
少年向后看了一眼,双手交替着前后划水,在感受到板尾被推起的力度之后,快速多划两下。
随即以俯卧撑的姿势,先迈后脚,再迈前脚,整个人就稳稳当当地从冲浪板上站了起来。
他的上半身挺得笔直。
咆哮起伏的碧蓝海浪前方就出现了人类的潇洒背影。
观众们瞬间为紧接而来的组合动作而提起一口气。
余曜也没有辜负他们的紧张。
在抓住绿浪的当场,就再也没有回头。
他的冲浪板直直向前冲去。
在感受到身后浪壁高高卷起,如一堵水墙般从身后巍然耸立时,反而将身体重心后移,一只手插入浪中减速。
这样在浪头即将打下时不退反进的动作,当即就让内行人明白了——
余曜的第一道浪是钻管!
观景台和沙滩一片哗然。
主要大家都是第一次见余曜钻管。
昨天的浪太糟糕他没有钻,今天居然跟罗恩和卡格尔一样选择了第一道浪就钻管。
所以他能钻得像那两人一样的好吗?
大家伙都挺好奇的。
主要是钻管可以说是冲浪高阶动作里最负盛名的一个,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
冲浪者要在海浪如滚筒洗衣机般卷起的瞬间冲入管中,再在海浪破裂前破浪而出,对冲浪者规划路线,控制速度和时机的要求近乎完美。
一旦失误,海浪溃散时高高打下的沉重海水就会带来受伤的风险。
如果是十几米、几十米高的巨浪,甚至极可能刹那间夺走一个人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余曜的腾空技巧强。
可那也是建立在大家都听说过他在单板滑雪领域的赫赫威名之上,说实在的,在看到air 720时,理当如此的满足感要隐隐大于惊喜雀跃。
但钻管可不一样。
这是独属于海浪的浪漫。
在滑板街区和u型池里都难以找到完全一样的动作。
所以余曜的管钻得怎么样?
这是众人在目睹余曜被卷起又垂直落下的巨大水墙吞没时唯一的念头。
他们只能看见鼓起的浪峰如山峦般跃起到最高点,跌落入海时凌空绽放出一簇一簇雪白的浪花。
听见轰隆隆的巨响如雷鸣般震动耳膜。
余曜能够顺利出来吗?
还是会被海浪吞噬,狼狈如落汤鸡般被大海赶出水体?
短短几秒的时间被施加魔法般拉得悠长。
戚本树的心跳都要吓停了。
主要是华国y省的浪点从来没有过这么高的管浪!
小余他能行吗?!
所有人望眼欲穿的目光里。
隔着一堵半透明的青绿色水墙,余曜在自己被吞没进去的瞬间就领悟到了什么叫别有洞天。
他明明在海平面上。
但头顶是海,左右是水,只有斜前方有一个被扯长了的椭圆洞口,洞口的银色浪花就像是大海的洁白婚纱。
“咕噜咕噜咕噜——”
“哗啦!”
各种不同类型的水声汇聚在一起,在狭小的管道里来回折射搅拌。
这大概就是大海洗衣机的视角。
有密闭恐惧症的人大概是钻不了管的。
余曜弯曲双膝,将板缘朝向海浪的时候脑海里突然闪过这样的念头。
可紧接着,他的全部心神就被牵引在那个管道末端越卷越远的洞口之上。
出管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从洞口冲出管浪,罗恩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但如果动作太晚,亦或者是管浪溃散太快,就只能采取潜入浪中的另一种方式。
卡格尔就是从白花浪里钻出来的。
所以他拿到了一个比罗恩低一点的分数,脸上的防晒也都被冲了个七七八八。
余曜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
他几乎没有丝毫迟疑地就选择了前者。
为此,少年在上场前仔细观察,上场后观测记下,在钻进管浪保持住平衡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冲向自己预判的闭合浪迹。
他的板头指向下方,克制着自己不被海浪卷起。
手抓板缘的动作没有丝毫迟疑。
在靠近洞口,浪花扑面而来的顷刻间,更是屏住呼吸,将自己蜷缩成更小的一团。
电光石火间,整个人就从那个飞快闭合的管浪洞口冲了出来!
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钻管!
裁判们的心绪如气球般一下炸开。
沙滩上的观众席也陡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负责解说赛事的大台五套解说员更是声嘶力竭,“余曜从管浪里钻了出来!”
“他看上去状态很好!造型都没有乱!”
解说员的原意上想表达余曜没有被海浪打湿。
只不过观众们看看屏幕里一头普普通通的利落短发的少年,怎么都说不出来他有什么造型的话。
但意思到就可以。
观众们在裁判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一个9.37的高分时个个欢天喜地。
【比罗恩和卡格尔的钻管分都高!】
他们拿捏不准裁判的评分标准,但只看这个分数,就知道余曜的第一道浪相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