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食言而肥。
季汐打断了王基接下来要说的话,说道:“不用可是,我希望你能干你喜欢的干的差事。”
王基还待再说,被季汐接下来的话说服了。
季汐说道:“你我一文一武,正好能够互补。你若是当上将军了,比当我的主薄更能帮上我的忙。”
王基想当季汐的主薄,本质就是想要帮季汐的忙。
季汐这样说,他就接受了。
王二听说季汐要出远门,也要跟着去,说道:“公子,让我跟着你吧。”
刘备那边有勤务兵。
季汐拒绝道:“你留在家里照顾好王公子,等我回来。”
王二只好应道:“是。”
第二天,季汐出发的时候和张飞一样是轻装上阵,什么也没带,连走哪带哪的钧介都没有带上。
当然荀爸爸送的压岁钱和玉笛是带了的。
张飞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牵着两匹马来到季汐家中,喊季汐出门随他一起骑马赶路。
他见到季汐腰侧多出来的玉笛时没有多问。
季汐洗了澡换了衣服还是和昨天一样的装束,只是左边的腰侧挂上了佩剑,右边腰侧挂上了玉笛。
一边是佩剑,一边是玉笛,挺好看的。
因为是急行赶路,张飞也是什么都没有带,当然腰上挂着的佩剑是不能少的。
两人出了城门,在官道上疾驰。
一路上都有补给站,倒也不用担心衣食住行的问题。
他们是走刘备走过的路。
从南郡出发,北至葭萌,再前往雒城,一路上都是刘备自己的地盘,安全的很。
他们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到了雒城。
刘备听说张飞来了,还带了一个年轻人来,连忙出营迎接。
只是没有想到年轻人也太年轻了。
张飞一看见刘备就兴奋地说道:“刘将军,我不负使命,将你要请的人给请来了。”
刘备:“……”兄弟,你这是请错人了吧?
他派人八百里加急把信送到张飞手上,再到张飞把人给请来,才过去不到五天,也太快了,而且大贤不是很难请的吗?
季汐拱手行礼道:“刘将军。”
刘备见季汐居然这么年轻,不敢置信地道:“你就是季汐?”
张飞真的没有请错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主公,释义:1、臣下对君主的称呼;2、仆役对其主人的尊称;3、宾客对男主人的尊称等意思。
第一种,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都不是天子,叫他们主公宝宝感觉不太合适。
第二种,这,投奔他们的人没有签卖身契吧。
第三种,这个就更不符合了。
第38章
刘备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在问了第一遍之后紧接着又重复问了第二遍,“你真的是季汐?”
季汐回答道:“正是。”
张飞笑道:“我刚得知他就是你要请的人时也很惊讶,但他确确实实就是鲁肃口中的那个季汐。”
刘备听到张飞这样说,信了三分。
他将张飞和季汐迎进了自己的营帐里,没有通知任何人,就他们仨关起门帘来密聊。
他还是要先确定一下季汐的身份。
庞统、法正、简雍这三个谋士还不知道他们多了一个同僚。
不过很快就会知道了。
刘备问道:“季军师,你和鲁肃是如何相识的?”
鲁肃在信上说的太简洁了。
只是说季汐之才不在庞统之下,当委以重用,人已经到南郡了。
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在见到季汐之前,他对季汐的身份、年龄、相貌、经历……全都一无所知。
现在他要问问清楚。
其实不是鲁肃连季汐的身份、年龄、相貌都不愿意透露,实在是信息不对等造成的。
季汐到南郡很久了,一直咸鱼着。
鲁肃就以为刘备是嫌弃季汐太过于年少,所以才不重用的。
他是想劝刘备重用季汐。
就像当年写信推荐庞统一样,也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庞统非百里之才”,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他哪里知道季汐压根就没有去投奔刘备。
季汐回答:“此事说来话长,我长话短说。我在家乡豫章郡暂居,并不认识什么鲁肃。有一天鲁肃突然造访,建议我搬家去南郡居住。”
其实是建议他投奔刘备。
刘备没听明白,说道:“你能不能详细的和我说说?”
乍一听,都是鲁肃的问题。
季汐好好的在家乡暂居,鲁肃突然找上门来让人搬家。
人干事?
张飞也不知道季汐和鲁肃是怎么结识的,附和道:“对啊,明哲,你详细的和我们说说。”
“明哲?”刘备疑惑了。
季汐以为刘备是在叫他,应道:“嗯,明哲是我的表字。”
刘备:“……”不是很明显吗?
他当然知道张飞是在叫季汐,疑惑的是张飞为何会与季汐这么亲密。
都直接称呼表字了。
要知道张飞称呼庞统、诸葛亮都是以军师相称,从来没有唤过他们的表字。
他们才刚认识不到五天吧?
张飞听出了刘备的疑惑,解释道:“刘将军有所不知,我与明哲早就认识了。”
“哦?”刘备示意张飞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