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满唐华彩 第972节

满唐华彩 第972节

    “对牛弹琴。”
    他愤愤自语了一句,捂着被打得皮开肉绽的腚走开。
    独孤琴原觉得李适也就是童言无忌,倒没想到,当日和政郡主李月菟就跑来看李适,这可把她羡慕坏了,好奇同样是忠王一系,凭什么李月菟能到处乱跑。夜里,她便向李俶问了此事。
    “和政一直在长安。”李俶道:“想必是支持李琮、薛白。”
    “可我看和政郡主能力不一般呢。”
    李俶沉吟着,想到了一些往事,他手指在膝上敲着,沉吟道:“早年间,阿爷曾考虑过把和政许给薛白。”
    独孤琴无聊狠了,对这种事极是关心,忙问道:“他们不是从兄妹吗?”
    “你信?”李俶微微讥笑,“如今我才明白,当时薛白之所以拒绝这桩婚事,原来打着冒充李倩的主意。”
    事实上,冒不冒充他也说不准,可眼下于他而言,务必要咬定薛白是假皇孙。
    “你可知我为何知晓薛白是假的?”
    独孤琴别的事情不甚了解,对这些瓜田李下之事却很敏感,当即明白过来,惊讶道:“和政郡主与薛白?他们……”
    “嘘。”
    李俶道:“你可与和政郡主多多来往,豫王府被监视着,消息来往不便,有些事,还得借助她。”
    “奴家明白了。”
    独孤琴最初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少女,根本就没想过要干涉国事,她甚至是觉得无聊、觉得反感的。
    可如今闲着也是闲着再加上李俶需要她的帮助,她只好一点点地接触,感受何为特权,又如何得到特权。
    其后几日,她常常带着李适与李月菟往来,成为豫王府中最自由的成员之一。虽还不敢暗中为李俶传递消息,危险感还是让她有些刺激。
    终于,她得到了和政郡主的邀请,入宫去见窦皇后。
    从李隆基的王皇后死后,大唐就没有皇后,连太子妃都少有。唯有李琮的发妻窦氏是个例外,此前所有人都没想到李琮会即位,使得这位庆王妃阴差阳错地成了皇后,也就有了成为下一个武则天的风险。
    当然,目前这种风险还极小,窦皇后也没与独孤琴说太多,只是送了她四盒江南新进贡的莲子。
    “这是圣人怜其四子楚王的意思吧?”
    回去的路上,独孤琴捧着莲子心中猜测着,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擅长这些权谋暗语了。
    等到了百孙院,下了马车,她回头看去,只见几个宫人聚在后面也不上来,不由疑惑道:“怎么回事?”
    “娘子……苕郎不见了。”
    “什么?这是何意?”
    “就是,就是,苕郎不见了!”
    独孤琴一愣,快步赶到后面的马车一看,只见里面空空如也,竟还真就没了李适的身影。
    “这怎么可能?”
    此事,遂成了一桩奇案,惊动了宫城、京兆尹、宗正寺、南衙十六卫,无数人在城中寻找着李适的下落,偏是毫无线索。
    当时骑马跟在马车后的禁卫、宫人,都说没看到异样。一个大活人,或说一个小孩,竟是就这样消失在长安街巷之中。
    李俶丢了长子,在外人面前显得焦急而平静,私下里则与独孤琴道:“此事必是李琮或薛白所为。”
    “奴家只担心郎君怀疑是奴家……”
    “没有。”李俶柔声道:“我知你不会这般做。也做不到无声无息地送走苕郎,我们身边不是李琮的人就是薛白的人,只有他们能做到。”
    “那要如何救苕郎?”
    李俶沉吟道:“你是去见了窦氏,返回时出的事,看似李琮所为,他也有动机,威胁我助他扶立李俅而已。但依我看,更像是薛白所为,他想离间我与李琮……”
    “郎君,该怎么办?”
    “李俅被立为储君已是大势所趋,薛白为阻止此事,竟是连这般下作手段都用出来了。”李俶自语道,“我不会中他的计。”
    独孤琴还在哭,梨花带雨,让人心疼。李俶回过神来,擦着她的眼泪,道:“不哭了。”
    “奴家有一事,原是想这几日告知郎君,可出了这等事,奴家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呜呜呜。”
    “何事?”
    “不说,若说了,郎君必要怀疑是奴家所为了。”
    李俶眉头一动,握住独孤琴的一双手,小声问道:“你可是有了?”
    他不由大喜,一把搂住眼前的佳人,安慰道:“傻瓜,我岂会怀疑你?为了你腹中的孩子,我无论如何也要争夺大位……”
    关于长子的失踪,李俶想过了无数可能,唯独却忘了一件事。
    仿佛他永远都不会想起沈珍珠。
    ***
    薛白一直在中书门忙了整天,回到家中方听杜妗说起李适失踪之事。
    “是吗?”他一边提笔构思着给郭子仪的回信,随口道:“看来,李俶必要怀疑是我所为了。”
    杜妗道:“你若要动手,早在泾州兵荒马乱之时就可动手,还会把人带回长安来?”
    “那么多人跟着却都没留意到,无非两种情况,一是看守他的人带走他的,二是他自己走的。换上一套小黄门的衣物,趁人不注意混入人群。”薛白问道:“当时可有甚吸引了队伍视线之事?”
    “有,一个军汉的马匹失控了。”
    “高参?”薛白沉吟道,“若让我猜,是高参带走了李适。”
    “那是谁?”
    “与沈氏私奔之人。”
    杜妗恍然大悟,道:“如此我就明白了,李适想必是早几日被打了一顿之后,就预谋去寻生母。”
    “随他去吧。”
    薛白忙着应付史思明的大军,还有平叛所需的大量粮草缺口问题需解决,懒得理会这等小事。
    杜妗却问道:“你可知李适失踪之事,长安城里有诸多猜测?”
    “想必与立储一事有关?”
    “李琮以为是你要拦着他立储。”
    “拦不住,郭子仪早已来信要求李琮立其子为储了。”薛白道:“我也已答应他了。”
    “可惜,我们这次没争到。”
    “不重要,大唐废掉的太子少吗?声望与功绩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薛白才刚向封常清、郭子仪许诺不以皇孙之名争储,换来了关中的安定,眼下并不适合插手此事。但他认为眼下可以趁着李琮立了储君,把李隆基接回来,把李琮的帝位稳固住。
    ***
    豫王府。
    窦文扬正襟危坐,低声道:“奴婢只怕豫王中了离间之计。”
    “中使是说?”
    “有人趁着苕郎出宫时带走他,恐怕想故意让豫王怀疑圣人。”
    “我断不敢作此想。”
    窦文扬遂附耳过去,低声说了几句,李俶点点头,允诺道:“放心,我心中有数。”
    “那就好。”
    李俶沉吟道:“我想写封信给郭子仪,陈述利害,请他上表支持陛下立储,可烦中使设法送到河东。”
    “如此,就太好了!”
    窦文扬大喜。
    在他看来,长安城风波诡谲,李适失踪一案疑云丛丛,牵扯国本。所幸,他一双慧眼看破了个中伎俩,成功阻止了薛白离间皇室。
    数日后,郭子仪、封常清等人果然正式上表,要求李琮立嫡子李俅为太子,李琮欣然批允。
    此事,是天子掌权的第一步李琮有了窦文扬这样的智囊,也见识到了李俶与郭子仪的关系亲密,信心大增。
    ***
    很快,各方消息,以及一些当权者的私人动向都被打探清楚并送到杜妗面前。
    杜妗看过,不由嗤之以鼻,道:“还真当自己聪明,可笑死我了。”
    第509章 让位
    李琮立太子的同时,朝堂上也任命了诸多官职。
    比如,颜杲卿被任为御史大夫、兼东都留守,张巡被任为汴州刺史,并充任江淮河南转运使,显然都是冲着江淮的粮草。
    当时随薛白在常山举旗反正的河北官员,以袁履谦为首,包括饶阳太守卢全诚、清河太守李萼等人也纷纷被加官,他们当中很多已在李光弼勤王时随着退到长安。另外,被薛白策反的河北叛臣,比如严庄,也得到了要职。
    哪怕是被薛白策反之后又曾倒向李亨的独孤问俗、李史鱼两人,也被他招募为雍王府录事参军,给他们继续效力的机会。
    这些人大多数是河北人或与河北关系匪浅,了解河北局势、同情河北处境,正是薛白特意选出来解决河北问题的。
    “不得不承认,河北又乱了。”
    中书门下的大衙内摆着大沙盘,薛白指点着,道:“最新的情报,叛军蔡希德所部还在攻取上党郡,完全包括了潞州城。陛下已下旨,让郭子仪救潞州,如今郭子仪与蔡希德对峙于漳水,但此前朝廷内乱带所来的消耗、混乱,还待解决。”
    又岂能没问题?一般而言,连皇帝都换了,像郭子仪这种在外掌兵的大将必须回朝向李琮表态献忠,朝中这种声音很多,还是薛白力排众议,要求郭子仪直接率军救潞州。但将心未定、粮草不足,郭子仪安抚将领都难,一时也难以取胜。
    “李光弼这边,则不得不退守到这里,河阳。”
    薛白指向了沙盘上一个地处黄河北岸、离孟津渡不算太远的地方。
    便有官员问道:“李光弼为何后撤?”
    “如何能不后撤?”薛白道:“史思明十三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绝不止是为救安庆绪,意在洛阳。李光弼若败,其后方诸州县连粮草尚不能筹措,岂能挡住?到时洛阳再次失守,谁担得起?”
    他能体会到李光弼的处境不易,不仅是李光弼,如今在河南的张巡、王思礼、李晟等诸将也是焦头烂额。
    “河阳城算是洛阳门户,进可收复河北,退可守卫洛阳,是稳妥之策。”
    颜真卿对李光弼的战略还是认可的,可脸色依旧忧虑,道:“倘若史思明趁李光弼立足未稳,立即南下。河阳城池不及修缮,粮草不及储备,甚至河南、淮南诸地官员还未服朝廷调令,恐怕守不住。”


新书推荐: “我”该怎么做? 成人礼(万人迷) 月光落在他们疯狂的地方(NPH) 傻子也有修罗场吗 缠欢入骨(兄妹) 简体中文版 荔夏(1v2) 我能分解万物 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 泛舟 鸥娘的故事(暗黑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