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见林如海面上有恍然之色,好奇问他:“这个小葫芦有什么来头吗?”
林如海看了看她,也不隐瞒,直接道:“这葫芦恐怕意义非凡,他们家孩子一人一个,都是一模一样的,想来是家里大人特意寻来给孩子们的。”有的人家有这样的风气,要给自家子弟配上相同或相似的物件带在身上,充作信物,这样,别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恐怕,这个小玉葫芦就充当了这个功能。
他们家?
贾敏恍然,对林如海的意思,她自然是明白的,不过:“那位莫鱼小姐说她家里还有呢,想来也是寻常吧?”
她接过小葫芦仔细端详,评价道:“上等和田暖玉,难得的是雕琢自然,毫无匠气,确是百里挑一的上品,要是还有三个一模一样的,品级可再升一等。”
说到这里,她心中有些重视了。
寻常雕琢大家偶尔巧合出单个孤品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是出一套珍品,就要有些难度了,更何况是一套一模一样的,不仅对玉料有要求,对雕琢手法要求更是高。
原本,她只当这小葫芦只是一个小女孩的寻常玩物,虽然难得,但似苏、莫、林他们这样的人家,这样难得的玩物并不少见,因此,她只想着等明儿个给陈家回谢礼的时候,多给两个小姑娘加上一些也就是了。现下再看,怕是得再加上一层才是。
但是:“如果真像老爷说的这样不同寻常,可是要还回去?”
莫鱼小姐才七八岁的年纪,她人小,或许不明白这里面的意义,他们大人却是不能打马虎眼的。
林如海想了一下,却是问她,道:“你想留下来吗?给咱们的玉儿带着。”
贾敏:......
她可没天真到以为林如海说的给玉儿带着的意思是让她作为众多的玩物之一,想起来的时候就带一下,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压箱底了事。
他是想玉儿常年累月的随身带着呢,呵呵!
她似笑非笑的看着林如海道:“老爷要是坚持,那就带着,左右咱们玉儿不亏。”
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呵呵,她的玉儿可是赚大发了!!贾敏心中不无讽刺的想。
林如海脸上一红,他笑道:“你真是这样想的?你子心里就没有芥蒂?你要是怨念为夫,为夫给你打上几拳如何?”
贾敏哼笑一声,也不理他,只别过头去看女儿睡觉。
林如海被臊了个没脸,也不恼,只把小葫芦重新塞到女儿小手中,看她重新握紧了,便笑着对贾敏道:“不早了,你也快些歇息,我就在外间,有什么事就叫我,嗯?”
贾敏点点头,也不看他,只挥挥手让他出去吧。
林如海再看一眼女儿之后,就转身去了外间,自己歇息不提。
贾敏吃吃的望着女儿安睡的容颜,心想,怎么会没有芥蒂?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不止一次想过三个孩子的事,越想,越觉着遗憾。
她对孩子们没意见,只是,她只要一想起此事,心里就止不住的难堪跟羞辱,就像是上天对自己的蔑视跟嘲笑一般。
以及,心中隐秘的奢望:要是,三个孩子都是她的该多好!
第92章
第二日,陈夫人亲自把莫鱼送回莫家。
她来的时候,莫青鸾和苏夫人正在对着宝盛阁送来的花册子挑选花样。这本厚厚的花册子里画的都是宝盛阁今年要出的新品,里面罗列了绫罗绸缎珠宝首饰摆件古玩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没有的。
东西都是好的,价格,自然也是平民百姓想不到的好,因此,此花册只供城里有限的几户人家。莫家的这本是莫家的老邻居、宝盛阁的大掌柜亲送的,以表亲厚,莫青鸾自然是笑纳了。
等招呼陈夫人坐下后,她们先是听莫鱼小姑娘叽叽喳喳的说了她这两天的见闻,总结起来就是她这两天在陈家吃得好,玩得好,还去参加了一场及其热闹的满月宴,总之,就是处处都好,她玩的很开心。
苏夫人皮笑肉不笑的问她道:“那给你的功课都做了吗?”小鱼儿也是要上学的,她如今已经八岁了,相比于以前,要学的功课可是多了不是一丁半点。
原本以为莫鱼小姑娘要被亲娘泼了冷水呢,谁知,她很是得意的掏出一个小荷包,交给苏夫人,还口气超大的对苏夫人说:“我可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还有莹姐姐帮我呢,做一个荷包而已,难不倒我的。”
莫青鸾跟陈夫人都笑了起来,凑过去一起看莫鱼小姑娘的作业。这是一个最普通样式的小荷包,上面斜斜的绣了一根随风摇曳的兰草叶子。荷包样式虽普通,但针脚整齐细密,兰草叶子也分出了宽和窄,颜色也分出了浓和淡,算是很出彩的一件小作品了。
陈夫人笑道:“她们小姐妹整日整夜的混在一起,我还以为净想着玩闹了,没成想还做了‘作业’?”
陈夫人对陈莹的教养更偏向务实,像是读书跟数算等经济学问她都是跟着哥哥们一起学的,学不好是要打手板的。至于琴棋书画针黹女红之类的,她自己本身就不擅长,也没觉着少了它们就活不好,因此,她对陈莹的要求就是感兴趣的就请女先生来教,不感兴趣就随便做一做,不被人说嘴就成了。像是做荷包之类的,她还没见陈莹自己做过呢,等她回家她得去问问闺女,是不是想学学刺绣什么的,也是一技之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