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说到做到,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跟太上皇说的,只几天的功夫,太上皇就赐下另一道圣旨,封文华殿大学士的独女严赐为淑妃,入主景仁宫。
严赐成了一宫之主的淑妃娘娘。
进宫那天,莫青鸾去为她梳妆。
她看着镜中桃李之年的女孩,感叹道:“都是我误了你,给你挑了那样两门亲事。”
严赐笑道:“夫人说什么呢?一个人该是什么样的命数,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定了,半点怨不得他人。夫人待我的好,我岂有不知的?”
莫青鸾苦笑道:“你不怪我就好。”
严赐道:“不怪,我永远都不会怪夫人的。等我安顿下来之后,夫人要带着我母亲常进宫看我才好。”
莫青鸾明白她的意思,严夫人生于乡野,不懂进宫的规矩,若是她一人进宫去看严赐,就是只身闯魔窟了。
莫青鸾道:“你放心吧,若是她实在想你了,我就陪她去看你。”
严赐点头,也没致谢,说谢就太廉价了。
莫磐亲自送严赐的鸾驾喜车进宫,在宫门前,他停下马,亲自目送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进宫为妃,说不上是惆怅还是什么感觉,此后经年,说不定再也见不到了。
第192章
又是一年花朝节,扬州巡盐御史府里只见寥落和愁闷,不见春日的勃发和生机。
年仅五岁的林黛玉在母亲床前侍奉汤药。
贾敏已经水米不进有些时日了,自觉大限将至,她把女儿叫到床前,交代后事。
“玉儿,待我去后,你外祖家或许会来接你上京,你要听你父亲的话,莫要使他忧心,”又从床头摸出一个樟木盒子,对她道:“这是我的嫁妆单子和一些田产地契,里面还有一封给你陈伯娘的书信,以后,这些就是你的依仗了。”
林黛玉并不接盒子,只是捧着母亲枯瘦的手掌哭泣。
贾敏怜爱的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叹息道:“你,以后要懂事,不要拔尖好强,万事都要忍让三分,莫要挡了别人的路......”
“......你的玉葫芦还带着吗?”
林黛玉从衣领中拽出一个七彩丝线系着的成人拇指大小的玉葫芦来,细细道:“女儿一直带着呢。”
贾敏看着这个玉葫芦良久,才道:“不要摘下来,坐卧起居,你就一直带着它,你去哪里,就带着它去哪里,记住了吗?”
林黛玉虽然疑惑,但仍旧懂事的点头,回道:“女儿记住了,母亲放心。”
短短几句话,贾敏已经是身心俱疲,她闭目合眼无力道:“出去吧,这里不吉利,不要过了病气。”
林黛玉想说,我不怕过了病气,但看母亲闭眼要休息的样子,也就不再打扰她,听话的出去了。
锦绣正坐在外头的凳子上,就着明亮的日光做针线。
她见林黛玉出来了,就起身给她福了福礼,轻声问道:“姑娘出来了,夫人可是睡下了?”
林黛玉点点头,眼睛好奇的看向她手里的针线。
锦绣做回凳子上,把针线拿起来给她看,道:“姑娘请看,这是给姑娘做的鞋面子,姑娘觉着上面是绣蝴蝶好呢还是绣蛐蛐儿好?”
林黛玉就着她的手看已经初具形态的墨绿色鞋面,她道:“绣蛐蛐儿吧,我听说蛐蛐儿斗起来可有意思了,我已经有一双绣蝴蝶鞋面的绣鞋了,也是姐姐给我做的呢,姐姐不记得了?”
锦绣仔细想了一回,笑道:“那已经是前年的事了,难为姑娘还想着,那双小鞋姑娘早就穿不上了吧?”
林黛玉抿嘴笑道:“虽然穿不上了,但我喜欢姐姐的针线,仍旧留着呢。”
锦绣摸摸她柔软的乌发,笑着跟她商量:“姑娘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我这次把鞋子做的大一些,姑娘能多穿些时日可好?”
林黛玉高兴道:“好~~,多谢锦绣姐姐。”
锦绣也笑着回道:“应该的,姑娘无需客气。”
锦绣继续坐在贾敏的房门前做针线,林黛玉也不离开,就靠着她坐着,看她一针一线的给她做鞋。
主仆两人一个做一个看,不知不觉就已经晌午了。
锦绣把绣了半只蛐蛐的鞋面子放在箩筐里,对林黛玉道:“姑娘,我要去厨房给夫人拿药和饭,姑娘是在这里等着还是回自己的院子?”
林黛玉看看母亲安静的房门,对锦绣道:“我就在这里等姐姐回来。”
锦绣笑道:“那姑娘就去那边厢房里自己玩会子,我很快就回来了。”
见林黛玉点头,她就起身领着林黛玉去了东厢房,这里原本是贾敏的绣房,已经荒废很久,后来干脆就当做放一些重要但不常用到的杂物了。
林黛玉很喜欢这里,因为在这里她可以随意翻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用来消磨时间。
比如这个一连串玉雕的十二生肖,就有意思的紧,林黛玉学十二生肖都有些什么的时候,就是对着这些小玩意儿学的。
她自己玩了一会儿,隐约听到外面有动静,从帘子缝里一看,是父亲在跟母亲说话,每当父亲带着她来看母亲,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就让她进这里面自己玩,因此,她也没闹出动静来,就继续自己玩了。
她想,等父亲跟母亲说完话,她再出去跟着父亲一起离开不迟。
外面,说话声清晰的传了进来。
贾敏:“如海,我要不行了。”